科技政策

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信息及交流平台的先锋!

동향 게시판

게시글 제목, 작성일, 조회수, 내용을 포함합니다.

韩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与支持
  • 上传日期2011.04.22
  • 浏览量1176


1. 背景及必要性

能否拥有在创造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方面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随着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创造出新知识型产业,对高级智力的需求增加成为世界性趋势。为此,美国、中国等主要国家为了确保竞争主导权,展开了对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激烈竞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2008年日本摘取了多项诺贝尔科学奖与其高水平基础科学发展的刺激,韩国认识到培养具备诺贝尔奖获得者水平的优秀科技人才、树立基础科学扶植政策的必要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韩国从追求以本科生为主的科技人才规模的扩大转向培养创造性的国家核心智力为主。与理工人才数量增加同时出现的理工科回避、优秀人才海外流失等现象受到瞩目,因此韩国有必要认真研究理工科人才的就业与利用状况,并形成新的解决战略。

2. 现状及问题

学校教育阶段,韩国整体数学、科学成就和科学英才成就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非常优秀(根据2007年TIMSS的结果,数学位居第二,科学第四),但是科目乐趣的认识程度较低。根据IMD报告,学校强调科学的程度由第7位(2007年)大幅降至第34位(2008年)。从大学毕业生之中理工科学生所占比重来看,与美国(15.7%)、日本(24.8%)相比韩国(37.8%)的比重较大,但是韩国理工科大学生的基础数学、科学力量较弱,资料显示,韩国国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获奖者的18.4%选择医学领域进学、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并有意在美发展的留学生的比重持续增加(1994~97年18.4%,2002~05年43.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这说明韩国优秀科技人才流向医学等其他领域的问题和海外流失问题严重。

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负有核心作用的大学里,理工科博士对研究环境及设备等硬件的满足度较低,僵化的实验室文化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据调查产学研等在职研究人力资源对研究环境及报酬的满足度较低,有必要对此进行持续的监督及改善。科技研发成果方面,虽然包括基础研究费在内的政府研究预算持续增加,但是因为与量的增长相比质的上升并不明显,因而倍受指责(2008年SCI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12位,论文引用次数世界第30位)。特别是对历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取得成就时间与任用年数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诺贝尔奖获奖者有这样的趋向--平均30多岁被聘为教授,成为教授3年后取得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这说明为充满创造能力的新人才提供更多自由研究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3. 重点实施课题

(1) 培养未来基础科学核心领军人才项目

为了积极发掘在基础科学领域拥有卓越力量或高发展潜力的硕士、博士人才,支持创造性的个人研究,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计划并实施了“未来基础科学核心领军人才项目”。围绕诺贝尔科技奖颁奖领域(物理、化学、生物等)及数学等基础科学领域,不以学业成就或研究实绩为标准,而是围绕未来发展可能性和潜力选拔有前途的人才;不限于奖学金、研究费等一刀切的支持方式,通过Fellowship的方式提供定向支持;不以短期成果,而是以长期的、系统的支持为主推进。不限于预算支持,实施了使被选出的人才以此为荣誉、形成自豪感的各种支持措施,以此扩大理工科领域的毕业生的远大前程。为实施这个项目安排了新的预算(10亿韩元),并从2010年起计划选拔并重点支持20名左右在读硕士、博士。

(2) 构建理工科人才基础统计及基础设施

韩国政府挖掘及实践具体的政策课题的同时,定期掌握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及利用状况并形成具实效性的DB, 分析长期的变化趋势。首先,以企业、大学及公共研究机构为对象、以3年为周期对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利用及待遇等实施了实况调查,调查了利用条件、待遇等,特别是重点调查了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等公共部门的非正规职(临时职)博士人才的待遇。韩国根据计划调查结果的需要积极挖掘、推动政策课题。继2006年之后,再次实施了3年周期的科技人力资源中长期(2009~18年)供求展望调查。2009~18年科技领域人才资源供应大约123万人,人才需要约99万名,虽然超过预测需要量的人才达24万名,但其数量比起2006年减少。博士级高级人才等研发人才的供给将超过需要,这为今后人才培养政策重点从人才数量量的扩大转到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此外,舆论不断提及对优秀科技人才海外流失问题的忧虑,因此为了建立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国内外流动状况,有关基础数据的研究也在实施之中。

4. 今后推进方向

以往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政策主要是通过对R&D项目的政府支持来培养高级研发人才。今后的政策方向应该是培养最高水平高级研发人才的同时,扩大科技人力资源的利用,扩展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产业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随着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的融合,科技人力资源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今后对此现象进行系统性的现状分析的同时,还要制定有效的支持方案。今后,应对中长期技术融合化、经济全球化及开放化趋势,在万变的环境中,还要系统的挖掘、培养具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



--摘自韩国科技技术教育部《韩国2009科学技术年鉴》